淺談親子好關係

文:楊雅清 臨床心理師

親子關係的拿捏

現代的父母重視親子關係,很早就開始注意教養的相關訊息。很多產後坐月子的媽媽會告訴我,希望未來能和孩子維持像朋友一樣的關係,能跟孩子無話不談、相處融洽。等孩子長大,會走路、會講話,有自己的主見和喜好,這時候的爸爸、媽媽可能希望有權威,孩子能聽話、不跟自己唱反調,但要求聽話的同時,往往讓親子關係陷入緊繃與衝突之中。

像朋友關係,是否如想像中美好?希望孩子聽爸媽的話,是否一定導致不良的親子關係?其實親子關係不僅只受到教養方式的影響,也同時受到父母對孩子行為表現的期待、當下的情境,以及父母在成長過程的親子關係等因素影響,因此沒有適用於不同父母、孩子與情境的單一教養方式。

(圖/翻攝自pixabay網站)

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態度

遇到爸爸、媽媽前來諮詢,想知道孩子的行為問題該如何處理,我常分享「溫和而堅定」這個教養態度的終極準則。

溫和是指當孩子出現任何惱怒爸爸、媽媽的行為時,建議爸爸、媽媽都要盡可能讓情緒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下,再以溫和的態度來處理較為合適。好難喔!沒錯,真的滿難的,因為爸爸、媽媽也是人,有自己的脾氣,有自己看重的價值觀,有自己的生活壓力,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情緒穩定。

請記得:不需要當完美的爸媽。爸爸、媽媽在親子互動的當下,意識到自己情緒爆發、無法控制時,務必記得先離開現場,讓雙方的情緒緩和,才可以避免做出衝動、後悔的教養行為。爸爸、媽媽可能與孩子有不愉快的互動之後,才意識到自己的教養行為可能需要調整。這時候可以思考日後遇到類似情境時,教養方式的可能調整方向,也可以在親子雙方皆處在穩定的情緒狀態時,嘗試親子關係的修復。

堅定是指與孩子的行為約定,要貫徹執行,也可以是教養方式執行的一致性。老實說,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做到。常遇到爸爸、媽媽告訴孩子:「你說實話,我不會怎麼樣」、「你老實說,我不會生氣」。孩子坦承行為的同時,爸爸、媽媽瞬間臉色大變,甚至責罵孩子。孩子相信父母的結果,是得到來自父母強烈的負面情緒反應,下一次,孩子還有可能誠實嗎?

說到做到確實不容易,尤其是孩子的行為表現與父母的價值觀有衝突的時候,堅定這個教養態度就更難了。爸爸、媽媽需要時常檢視自我的價值觀,對孩子的行為規範是安全考量、時間壓縮、外在人際壓力、社會期待或者其他因素考量。若爸爸、媽媽發現行為規範有需要調整時,要記得與孩子討論,並說明調整的原因,就更能貫徹堅定的教養態度。

在意親子關係、學習各種教養招式的爸爸、媽媽們,請永遠記得:先照顧好自己的身心狀態,遇到親子互動困擾的種種挑戰,必然能擁有智慧地迎刃而解,也就能朝向期待的親子好關係。

留言

Close Menu